湘乡组工网
湘乡组织工作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李卓然与调查研究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2020-05-07 16:26:39

  春风微醺,绿意荡漾,人间最美四月。小道两旁绿意缤纷,老树嫩芽追忆着当年的一位故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卷全国,当时20岁的李卓然认为要使中国强盛起来,光喊口号不行,必须要搞实业。为了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底,李卓然和周恩来、蔡和森、王若飞、邓小平、聂荣臻等进步青年一起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留法期间,李卓然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夏,他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共党员预备期),1923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成为我党早期的党员之一。1929年秋,李卓然学成归国。

  因为李卓然的留学经历,1931年,他被派到了中央红军总司令直属队工作。在李卓然的回忆录中,记录了第一次见毛泽东的情景。毛泽东就问他,你准备怎么开展工作?李卓然态度十分诚恳。我刚来,很多情况都不了解,我要从调查研究开始。

  那一年,李卓然奉调到赣县担任县委书记,任务主要是领导肃消AB工作。所谓AB团是“反布尔什维克”的英文缩写,为中国国民党中反共者于192612月在江西成立的一个团体。当时李韶九在那儿负责,把90%以上的干部都打成AB团。

  李韶九简单粗暴的方式影响了毛泽东在苏区军民中的威信,怨声载道的老百姓更是将满腔怒火发泄在了这位刚上任的县委书记李卓然身上,大家手拿镐头将县委办公大院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就是有名的“百露事变”。 李卓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和群众见面、商量,但困难的是,李卓然的湘乡口音,老百姓都听不太懂,李卓然就找来了县委做饭的韩姓大师傅给他当翻译。

  通过一个一个村庄地做调查,和群众直接见面,又对原来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进行纠正,群众终于理解了,在县委领导下,赣县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扩大红军势力成绩显著,边界游击战也屡获战果。

  李卓然自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一生中变换过无数岗位,和很多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发生过直接工作关系,无论境遇如何,李卓然总能顾全大局,以党的事业和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己任。

  1941年的六月发生了一件事,这一天延安天气不好,雷电交加,把一位农民家的驴打死了。

  当时,时任西北局宣传部长的李卓然带着西北局宣传干事秦川(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柯华(建国后曾任驻英大使)等六人到陕西宜川县的固临镇开展调查调查组成员走遍了两个区、四个乡、12个村,挨家挨户深入了解情况,一共蹲了两个月。各个阶层的人都晃了个遍,贫农、中农、富农、村干部、小学教员、老秀才,包括农村的二流子,调查工作做得非常细致。

  白天走村串户之后,晚上在睡觉的土炕上还要继续工作。每次工作之前,他们都得先干一件事情:用手或扫把将衣服的虱子清理掉,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家才开始将一天得到的各种情况数据汇总起来。

  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李卓然写出了我党在陕北的第一个农村经济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固临调查》。它为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提供了事实依据,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八路军、新四军的部队给养和各个根据地的经费问题,帮助根据地度过了难关、坚持长期抗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