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组工网
湘乡组织工作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少年毛泽东和母校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2020-05-07 16:19:30

     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欢迎收看《红色故事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冲,来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上学。临行前,他改写了这首诗,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激动难以自抑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

  1910年秋,少年毛泽东挑着行李步行五十多里来到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一进门房就遭到穿着讲究的青年学生的奚落:“土包子也要进洋学堂,真是乱弹琴。”因为当时这所学校是湘乡士绅们捐资创办的一所新式学校,一般不招收外地学生,而且毛泽东又错过了入学考试的时间,所以守门人不由分说把他拦了下来。但少年毛泽东没有就此放弃,他挑起行李径直往里闯。东山高等小学堂的堂长李元甫先生正好从此经过,他对毛泽东说:“如果你有真才实学就可以考虑录取你。”李元甫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叫《言志》。守门人拿来文房四宝后,少年毛泽东立刻奋笔挥毫,直抒胸臆,一篇千多字的文章一气呵成。李堂长先是被那工整的蝇头小楷所吸引,当他看完文章后,更是被其中救国救民的热情和志气所感染,他由衷赞叹:“我们学校发现了一名救国才啊。”在李堂长的极力争取下,少年毛泽东终于被破格录取了。

  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偏好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养成,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他与图书馆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东山高等小学原为东山书院,随着清末教育制度的革新而改为新式学堂。同旧式私塾相比,东山高等小学除了传统的经籍外,还设有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学校新设了藏书楼,里面收藏大量中外书籍和新潮报刊,这是毛泽东接触图书馆的开始。关于毛泽东在这所新式学堂的求学生活,他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有详细介绍,并在史料中有详实的记载。

  毛泽东在与斯诺谈话中这样说:“我在这个学校很有进步。老师们都喜欢我,尤其是那些教经书的老师,因为我写得一手好古文。但是我对读经书不感兴趣,当时我正在读表兄送给我的两种书刊,讲的是康有为的维新运动,其中一本叫做《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主编的。这些书刊我读了又读,直到可背出来。那时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

东山高等小学堂校园内有座石桥,在石桥边也留下了少年毛泽东与同学畅谈国事、指点江山的足迹。有记载曾在乙班读书,后来成为著名国际诗人的萧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少年毛泽东想借来一读。一天吃过晚饭,两人在桥上相遇,少年毛泽东便向萧三借书,萧三说:“我的书三种人不借:其一,庸庸小人者不借;其二,无真才实学者不借;其三,我出联而不能答上者不借。”少年毛泽东回答:“我不敢自命才高博学,但读书心切,请仁兄出一联如何?”萧三出了上联:“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少年毛泽东略一沉吟,从容答“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真所谓不打不相识,少年毛泽东不仅借到了书,而且两人从此成为了好朋友。

毛泽东在与斯诺谈话中这样说:“在一部叫《世界英雄豪杰传》的书里,我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威灵顿、格拉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从此毛泽东开始渴望到长沙去。

1910年冬,毛泽东请东山高等小学堂的贺南纲老师介绍他到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恰逢贺南纲老师应聘到了那里任教,于是两人便一同步行前往长沙。

在《毛泽东与他的二十四位老师》一文中记述了毛泽东与母校恩师的情怀。“是啊,李元甫先生、贺南纲先生,还有你父亲,都是热心的教育家,他们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们,我进不了东山高等小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啊!………我虽然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

  时至今日,东山高等小学堂也就是现在的东山书院依然保存完好,与东台山遥相辉映,山上有一景叫“旭日阁”,在“旭日阁记”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主席毛公少时求学山下,哀国遭外辱,忧民处水火,立救国救民之志,倍增奋发,黎明即起,携眷而上,攀登劳其筋骨,强其体质,席地博览群书,增其才智。故先有出韶山、登东山,继而有工岳麓奔井冈立延安宝塔之山,居香山双清别墅,挥手天安门领导劳苦大众解放和建设中国之举也。

根据湘乡市委党史研究室文献编辑整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