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鱼生长,稻花落尽,鱼儿正肥”。东郊乡武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稻花鱼养殖基地负责人魏伍林身残志坚,依靠养殖“稻花鱼”,走上致富路。他还推广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带动周边残疾人一同创业增收。
这天一大早,在市农贸市场开了一家餐馆的章桂林就驱车来到湘乡市武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稻花鱼养殖基地,挑选着刚刚从稻田里捕捉上来的稻花鱼。
“稻花鱼”也叫“禾花鱼”“稻田鱼”,是鲤鱼的一种变种,为何叫稻花鱼?稻田鱼养殖基地的负责人魏伍林告诉记者,这与鱼儿吞食落在水中的稻花有关。把鱼养在稻田就只有二十七八天,要禾苗开花,花落到水里,鲤鱼才吃这个花,所以得名禾花鱼。
魏伍林告诉记者,稻鱼共生种养模式,稻田的水面为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鱼可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利用稻鱼养殖模式出产的稻谷和鱼品质都很高,稻花鱼的肉质相对于普通的鱼更加弹嫩紧致,带有一股稻花的香味。当稻花落尽,变成丰满的稻穗时,这时个头大的鲤鱼已有半斤重了,正是食用的最佳时机。
魏伍林是东山街道办事处城东村人, 20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的左腿,身体和心理遭受双重打击,在市残联的积极引导下,坚强的他重新站了起来,也燃起了创业的激情。今年他种植了10亩左右的稻花鱼。目前禾苗长势良好,稻花鱼养殖也成功,预计纯收入可达每亩4000元。
自己创业的同时,他还带动周边5名残疾人一同增收致富。今年65岁的李升义由于风湿太重,双腿无法正常行走,只能依靠轮椅和拐杖。今年五月份,按照魏伍林的指导,李升义将自家的几亩田地用来养殖稻花鱼,稻田和鱼长势都很好,这让他欣喜不已。
记者 吴笛 李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