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 撷取丹心报党晖
来源:湘乡组织工作网
2013-06-24 17:30:39
刘克斌是山枣镇虎形村一名普通农民党员,也是山枣镇虎形村“都得利苗木基地”负责人。这些年来,他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追求,圆了自己的党员梦,圆了自己的创业梦,同时,还带领一方群众圆着他们的致富梦。
40年前,刘克斌高中毕业,在村里算是个文化人,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和生产队长,正当他意气风发地准备大干一场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23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右腿功能受损,变成了一个三级肢残人。当时他确实难以接受,也曾经万念俱灰,无数个不眠之夜他问自己:难道这就是命?难道他就要一辈子成为家人和社会的拖累?不,我不能认命,我就要靠自己的力量打拼出一片天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克服了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路艰难而曲折。他打零工、收荒货、摆地摊、做小生意,各种尝试只能让他维持温饱。农村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望着屋前屋后成片的荒山、野林,他心中萌发了创业的念头。1989年,他打起了发展果木经济的主意,利用自家屋场附近的荒山林地种植果木。由于没有掌握技术,果苗种了死,死了又种,几年光阴过去,效益并不理想。暂时的失败没有磨灭他的斗志,反而激起他骨子里的一股“蛮”劲,他多次到省内外苗木基地学习取经,边干边实践,1991年还脱产到湘潭农校读了一年书,掌握了系统的水果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了便于日夜观察苗木生长规律,病虫害的生活习性,他在果园常常一呆就是几天几夜。他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写下了几十万字笔记心得,使自己逐步从外行变成了内行。1995年,他发明了“草木灰防治柑桔潜叶蛾”和“果木防虫树裙”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了害虫对果木的危害,节省了成本开支,降低了农药污染。他还打破传统的“冬春植树”旧观念,大胆提出“果木栽植宜选秋”的新观点,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和专家的认可,使他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有了辛勤的劳动,有了技术的支持,他的苗木种植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他深知这一切都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带给他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组织的向往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经过本人多次申请和党组织考察培养,1996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党员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后,他更懂得了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身上的责任,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对照自己、鞭策自己。步入新世纪,他创办了自己的水果苗木基地,圆了他的创业梦。
随着基地的发展壮大,家庭生活的不断改善,他感到,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只局限在自家的小圈子里一天到晚划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他自己虽然发家了,但周围群众还不富裕,只有带领他们共同致富才是他的使命和责任,才是他回报党、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
他将基地更名为“都得利水果苗木基地”,所谓“都得利”就是让人民群众都得到利益。他为自己定下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十字方针,开始在周边推动家庭小果园的开发。1997年至2000年,他支持本地20多户农民栽种板栗、柑橘等果木,免费提供种苗和肥料,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打造了一片将近400亩面积的果木基地,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还起到了一定的典型推介作用,家庭小果园模式从他所在的山枣镇迅速向周边辐射,并逐渐覆盖到全市22个乡镇办事处,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
这些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介下,他的影响不断扩大,推广技术、辅导业务成为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用武之地。2011年,他到金石镇益民村一个金银花基地指导技术,正好碰上老板在温室大棚里为红豆杉苗子装营养杯,幼嫩的苗子是几块钱一棵从广东买回来的,老板和帮工都不懂技术,胡乱把苗子栽在过肥的营养土杯子里。他让他们返工,手把手地教会他们正确的方法。后来了解到,极少量没返工的只成活了10%,按正确方法栽培的成活率过了90%,这位老板减少损失几万元。
作为一名农民党员,他深深懂得,在团结带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他们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尽快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让千家万户都感受到党的阳光和温暖。离他家50里外的中沙镇田心村 木山上有三户家庭共有5个残疾人,其中彭某一家就有三个,由于身体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活都相当贫困。 木山海拔400多米,从山下到山上有7华里的崎岖山路,为了扶助这三户人家迅速脱贫,他精心为他们的果园选址,并免费赠送种苗6万多元,为他们新建了一个20亩的柑桔基地,他还手把手教他们栽种、施肥、修剪、防虫、治病。果树生长周期长,为了让他们迅速产生经济效益,他帮助他们在果园套种西瓜,这几年西瓜收入每亩达5000元,20亩桔园也长势喜人,已经开始挂果受益。几年来,他每年往返 木山4、5次,拖着伤残的右腿在泥泞的山路上行走,老伴好几次埋怨他:你真是操闲心、管闲事!他理解老伴的担心,但他更深知,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要用自己微薄之力践行入党时的誓言,要把群众对党的感激、对党员的认同当成他最大的幸福。
10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湘乡22个乡镇办事处的许多山山岭岭,通过举办培训班、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主讲技术培训课几百场次,参训人数上万人,印发资料超万份,到种植户家中业务指导更是不计其数。他还技术扶助困难户和残疾人家庭220多户,免费赠送困难群众种苗价值达30多万元。有付出就有回报,2011年,他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的荣誉称号,苗木基地被评为“湖南省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乡、村的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