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组工网
湘乡组织工作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杨金人的骄傲

来源:湘乡组织工作网 2008-06-26 08:44:41

在湘乡市昆仑桥办事处杨金村,村民谈到领导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阔步前进的村党支部和支书柳建华,没有人不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新世纪以来,杨金党支部年年被评为办事处的 先进支部 ,还先后被湘乡市、湘潭市授予 先进党支部 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的荣誉称号。柳建华书记先后被评为湘乡市 优秀共产党员 、湘乡市第三届 十大杰出青年 2002 年、 2007 年连续当选为湘乡市第五届、第六届人民代表。

在杨金,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年年是红旗,近 10 年来没有计划外生育,也没有大月引产,更没有超生;近6年来,社会治安没有刑事案件、治安拘留和群体性事件。柳建华带领杨金人艰苦奋斗,铸就了杨金村富裕、和谐、文明的今天。

一、坚强的堡垒

1999 年杨金村支两委换届时,一位仅 28 岁的退伍军人柳建华同志被选为村支部书记,这样,领导杨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就落在这位年轻人肩上。他上任时非常明白,要改变杨金村的面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支部有 38 名党员,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全体党员一条心,杨金才有出路。因此,这几年来,他一直把支部建设摆在首位,使党支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

共产党员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杨金距市区不过几百米,村民脑子里装着市场经济的观念,党员也不例外。要求党员为民办事,党员就要付出,牺牲个人利益。为了让每个共产党员真正自觉自愿地实践 三个代表 ,近几年来,支部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组长赴韶山、乌石 伟人故里行 ;邀请市里高级讲师李焕黄进行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专题讲座;外出浏阳学习 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的先进经验。这些活动的确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感动了所有支部成员,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凝聚力。 2003 年从浏阳回来后,全体党员就在村内开展了 义务修路 活动,在后来的路面硬化中,村民选出的修路领导小组 6 名代表,其中 5 人就是党员。

杨金支部的凝聚力在关键时刻更能得到体现。 2001 8 20 日,一场 50 年一遇的洪水袭来,涟水河杨金地段的防洪堤出现了浸堤险情,在堤上值班的柳书记和村主任曹建平意识到,若不及时堵住漏洞,就有溃堤的危险。 1954 年这个地段曾因洪水溃过一次堤,整个湘乡县城一片汪洋,因为这里是全城的海拔最高点。假如这次溃堤,其后果不堪设想,市区 10 多万居民,湘铝、铁合金厂、湘碱公司及 320 国道和湘黔铁路都将淹没在汪洋中。险情就是命令,他们一面向上级汇报,一面通知党员和村民组长,每组派出 10-20 个青壮劳力组成突击队,由柳书记在一线指挥,村主任负责抢险物质调配。 200 多村民围绕在支部周围,没有人提出报酬,也没有人考虑安危,全力投入抢险,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赶到现场,无不被村民这种舍死拼命的抢险精神所感动,历经 3 个昼夜的战斗,终于保住了大堤,战胜了洪魔。

杨金支部的凝聚力,这是党支部长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 三会一课 制度的必然。自柳书记上任以来,支部坚持重大事项由全体党员集体决定,事后向大会报告。例如每年年初全村工作规划通过支部大会举手表决,年中有三次以上评议,年末向支部大会汇报。这样,支部全体成员就自觉地融入到实践 三个代表 的活动之中。

二、办实事的好支部

杨金村地处湘乡市区西的城乡结合部,南临涟水,北挨 320 国道,有着明显的地域优势。然而,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历史原因,该村集体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邻近的村特别是与河对岸的东山办事处张江村相比,杨金成了 第三世界

村里出入只有三条互不相通的残缺大路,除了坎坷不平外,有些路段狭窄得连 的士 都进不来,车到杨金没路了,村民讨媳妇嫁女,接送嫁妆都得靠人力三轮车和肩扛手提,这样的交通设施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拂中华大地,支书柳建华最先意识到,这是一场 机不可失 农村革命,改变杨金落后面貌,机遇就在其中。为了让全体党员都能自觉地改变观念,投入其中,如是有了浏阳之行的学习调查。第二年,全体党员一致举手表决,通过了修通硬化全村 3.7 公里公路的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修水泥路以前杨金村民想都没想过,因为手中没有钱。的确,资金是最大的困难,除国家补助外,缺口有 33.5 万元,杨金集体经济薄弱,根本拿不出钱来搞建设。党支部三管齐下迎着困难而上,在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发动村民集一部分,村干部当 叫花子 去讨一部分。

集资涉及到全村 360 多户人家,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行得通。党支部推出 大民主 ,由村民大会推举出 6 名代表组成 道路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集资和帐务。大多数农户家庭经济活跃,但也有少数相对困难的户。 9 组有位 60 多岁的杨姓村民,全家 6 人,因家庭成员先天素质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家庭经济确实拮据,类此这样的户只能特殊对待。村支两委采用村民组提名、领导小组审定、然后全村公示的方法予以减免,全村共有 11 户和 4 户五保户共 60 多人,免除了集资,达到了群众满意,创建和谐杨金的效果。支部的务实工作态度,也感动了在外工作的杨金人和邻近的大企业,他们伸出了友谊之手捐款 10 多万元,再加上柳书记的活动能力在外讨回 6 万多元。资金最紧张时, 4 位村常设干部从自己一年 4180 元的工资中借出 3000 元,用于修路,直至第三年他们才拿到辛苦钱。

集资和讨钱,村干部付出了不少心血,工程建设更让他们尝尽了酸甜苦辣。道路勘测放线时,要拆迁 2 户居民,调整 5 户的责任田、池塘、菜土,这都是卡脖子的地方。 8 组老曹家的围墙有 50 米要往里面移进 1.5 米。开始曹家人说哪个拆我的围墙我就打破谁的脑袋,共产党员、村治保主任曹建平承担了这一家的思想工作,主人天天在外做生意,晚上才能归家,曹主任只要主人进门,他就跟进去,硬是花了半个月,思想终于做通了。后来水泥路打到老曹家门前,他不但帮忙拆墙,还斟酒泡茶招待施工人员,客客气气摆上水果,放着喜炮表示欢迎。曹家的那个组上有 2 户思想不通,老曹主动上门,说法教育群众,老曹的话比村干部上门现身说的还强,这 2 户人家也主动配合。历经 2005 年和 2006 年两年时间,排除各种矛盾 100 多件,全村路面硬化大功告成。村民代表在清理道路建设的财务结论中写道: 我们认为村支两委在完成 3.7 公里两条水泥路的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争取了大量外来资金,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成绩。 杨金村的路修好了, 70% 的村民出门足下 天晴不沾灰,落雨不沾泥 。村民说: 没有党支部,就没有杨金的水泥路。

民以食为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杨金村地处韶山灌区大山支渠的尾头,多年来,渠道水进不了村,遇上旱季,水的矛盾不但伤透了村民的心,也是缠在村支两委身上,成了扯不掉的 麻纱 。为了保障农田用水,党支部决定改造原有 1200 米水渠的同时,新修 800 多米新渠。农村修渠一般是 三面不见泥 ,而杨金村的水渠别具一格, 七面不见泥 ,除了放水渠的三面外,渠道上的两面渠堤和两侧的护坡都进行硬化。防止了渠道所经之处的村民在锄草时造成侵蚀,虽然多花了五分之三的成本,但是得到了村民的好评。

杨金村按用电区域划分为上半个村和下半个村,上半个村用铁合金厂的转供电,下半个村用农网电,用电来源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上半个村尾头 有电无光 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件事关村民生活的大事,党支部决定 2000 年先进行农网整改,解决了下半个村的用电矛盾,接着于 2001 年搞好转供电的供应,村支两委多次研究,形成了 规范主线、调整支线、安装好入户电表、统一管理、统一收费 的共识。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转供电用户多半是象征性收费,有些户干脆拒交电费,那些尝到了用电不交费 甜头 的农户,从口头到行动反对转供网的改造。党支部从大局出发,多次召开党员、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一面摆事实讲道理,一面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将思想统一到了整改上来。现在全村供电的主线、支线安全规范了,用户的灯也明显亮多了,过去有些户不到晚上十点看不到电视的现象消除了,这一桩桩实事摆在村民面前,因此,村民评论支书说: 杨金党支部是办实事的好支部。

三、贴近群众的好干部

农村工作,重中之重就是引导村民发展经济,使村民富起来。 3 组彭建国办起了一个养猪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的养猪事业想要扩展。村支两委得知情况,主要领导亲自为他规划,跑有关部门申请用地,与邻居 8 户人家调整田土,做好污水排放等协调工作。现在彭的养猪场已扩展到 2200 平方米,年出生猪 800 多头,存栏 500 多头。由于村干部的支持,全村养殖大户发展到 20 多家,类似彭建国家这样的商品养猪场就有 7 8 家了,养鱼专业户 10 多家。 2 组王凡松从益阳学会了炸薯片的技术,苦于没有资金。资金较足的杨杰毅愿意与他合作,村干部穿针引线,使两人很愉快地实现了合作后,又是帮他们办理工商、卫生、税务证件,使厂子很快开业。村民看到这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绿色食品事业,于是纷纷向王凡松学习,一下子炸薯片的厂子发展到 10 多家。这些厂子开业前,都是村支两委的干部义务为他们跑前跑后,不要分文报酬。后来又有 2 户人家开办炒货店。如今为炸、炒行业打工的人员就有 100 多人,而且带动了运输,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样杨金村民的钱袋子一年年鼓起来了。 2004 的人均收入只 3800 元, 2007 年增加到 5088 元,达到了真正的小康水平。

村干部工作尽是一些沾屁股事,调处解决村民之间的纠纷,保一方平安,村支两委干部毫不含糊。 2003 年农历 12 26 日,年关在即,黄姓青年与阳姓个体老板发生纠纷,柳书记知道后,为了不使矛盾激化,他毅然放下家事赶到现场,硬是把一触即发的斗欧事态平息下来。 2006 6 月,有一个组一对叔侄因屋场地基发生矛盾,他们闹到村上,这是他们上一代留下来的矛盾,村干部没有推诿,花了几晚的时间,做通了工作,双方达成了共识。近几年,杨金村未向办事处上交过一件纠纷,也没有对簿公堂的矛盾发生,村民之间的矛盾都解决在萌芽状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村干部不但要抓经济、抓稳定,而且还要有爱心。 55 岁的曹大姐, 1998 年丈夫去世,留下 3 个子女和 3 间用竹篾做椽皮子的旧房,[FS:PAGE] 2004 年旧房已非常危险,原地基狭小,已不利成年孩子居住,村支两委 5 名干部带头各捐 500 元,以从微薄的集体经费中挤出 3800 元,帮助曹大姐另择地基,盖起了 4 间楼式平房。村中有一腿残的李大姐,丈夫 1996 年去世前,带养了一男一女 2 个小孩,后来外地一男子与李再婚,一个家庭四个姓,李大姐想开个打米厂维持生活,老屋交通不便,正在好为新地发愁时,村干部上门了,应允好帮忙审批新地基,不久李大姐的米厂在交通便利的村道旁开业了。又在厂旁开了一个小商店,几年后,李大姐不但维持了生活,而且供养女儿读完了大学。类似这样的爱心故事,杨金村民可以给你数出一串来,村民赞扬他们的领头人是真正 贴近群众的好干部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