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组工网
湘乡组织工作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团结一致 一心为民

来源:湘乡组织工作网 2008-06-26 08:34:44

 

金石镇地处湘乡、宁乡、韶山三县、市交界处,。全镇辖 2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44个村民组,9751户,3.7万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金石镇党委紧紧围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这一主题, 以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目标,深入开展“一创三满意”活动,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为全镇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抓协调、强班子,提升党委凝聚力和战斗力

乡镇党委是基层党组织的龙头,抓好乡镇党委的自身建设,对于建设高标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至关重要。 金石镇党委一班人深知:要做好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务实、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作为带头人。 因此, 近年来,镇党委狠抓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不断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不断加强学习,党委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 37岁,均有大专以上文化,3人具有本科学历,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党委成员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水平;二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按照“三会一课”制度要求,班子成员都要定期过组织生活,参加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民主生活会成为交心会、团结会和鼓劲会,从而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三是充分发扬民主, 党委的一切工作均按照制定的《党委工作制度》进行,分工负责,集体决策。对于比较重大的问题,都是集体表决,从来不搞一言堂,也从未出现过一例闹不团结的事件,使班子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抓学习,强素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党员干部队伍是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才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我们一是抓好理论学习。坚持党员活动日制度,定期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干部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农村政策法规,通过播放党员电教片及学习先进事迹,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重点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七大”和“两会”精神,明确学习目的,制定考试制度,掀起了 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经济、学法律的高潮, 使广大党员的思想得到净化,党建理论知识得到提升,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坚定,新形势下发挥党员作用更加明确。 二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我们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不论年龄、不论资历,大力提拔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干部。我们完善了竞聘上岗制度,对机关干部实行优化组合,提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效率。通过竞聘上岗,一大批年轻有为、能力突出的干部被提拔为中层干部,部分女同志也得到了重用,极大地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三是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我们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围绕“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坚持在发展党员中的公示、预审及责任追究制度。全年培养积极分子 120名,发展了24名年龄不大、文化程度高、工作成绩出色的新党员,优化了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

三、建制度、抓落实,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一是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镇党委从实际出发,

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修订、完善了 14项学习、工作、生活制度,规范了对机关干部的管理。 如《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就明确规定了干部工作责任,杜绝了争功诿过现象;《重大问题书记、镇长交办制度》则将重大的问题全部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限时完成,基本上杜绝了重大遗留问题的出现;而《干部动态管理的若干规定》则建立了一个干部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 这些制度实施以来,一些 不遵章守纪的干部轻则受到批评教育,重则下岗,成为促使广大干部遵章守纪,发奋工作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是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镇机关在醒目处设立政务公开栏,定期公开,实施“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规范工作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同时,我们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纳入村级目标考核中,加大力度督促各村搞好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

四、抓党建、强责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落实。近几年来,镇党委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一是狠抓支村两委建设。党委对各支村两委实行微观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工作落后、思想涣散的支部和村委会及时调整,从而使各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以加强,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党委对支村两委实行千分制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直接与村干部的工资挂钩,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党委还要求各村在年初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搞好财务清理,落实好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等事宜。目前,绝大多数村支部都达到了“五好”支部,全镇无后进村。二是规范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管理。我们成立派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小组,负责对村第一书记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建立了定期督察制度、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述职制度、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考核等制度,切实加强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管理,有效促进了派驻村的工作;三是完善了各种群团组织。近几年来,镇党委致力于完善各种群团组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已经做到各村都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协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并且活动经常,效果显著,特别是计生协会和老协会已经成为支村两委的得力助手。

五、 抓经济、促发展,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镇党委始终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做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金石镇位于湘、韶、宁三县市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也为金石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镇党委高瞻远瞩,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产业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和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一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镇党委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加速我镇经济的突破口,去年我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项目,共引进资金 1214万元,启动项目23个,投资5226万元,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今年,金石镇在市委、市政府和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宋文汉将军的大力支持下,启动金石工业小区项目。金石 工业小区占地约 1.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位于长花灰韶高等级旅游公路出口廖家塘处,距长沙仅四十余公里,至长沙黄花国际机场50余公里,距上瑞高速、湘黔铁路、长常高速四十公里,是我市融入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桥头堡。金石工业小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牲猪、粮食等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农林牧副产品加工、锰业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小区建设参照湘乡市红仑工业园的实施办法,总体规划,分期分阶段设施, 计划通过 10年时间完成工业小区的建设,这必将极大地推动我镇经济的发展。 二是推动工业企业迅猛发展。工业使经济的主动力,使我镇较为薄弱的环节。镇党委高度重视,一方面全力支持骨干企业的生产。金石锰矿是我镇工业的支柱企业,在油料、能源价格上涨、产品滞销、市场不景气。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下,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亲自到各部门进行协调,保证了锰矿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新企业, 2007年,引进了三家工业企业,投资额达800多万元,安排转移劳动力300多人,极大地推动我镇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高效、安全、环保农业,为金石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以石坝、舒塘为中心的良种猪养殖基地和以石坝为中心的黑山羊、食用牛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石坝生态科技园规模不断扩大,现投资已达100万元,占地400多亩,其主要产品玉兰、桂花、罗汉松等30多种苗木花卉畅销各地。四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技部门积极推广种子消毒、育苗、抛秧等技术,发展优质稻,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007年,早稻抛秧率达93%,地膜覆盖率达100%,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62010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6600亩,农业总产值达22900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1374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0万元,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六、抓廉政、倡新风, 争当人民满意的好公仆

为了实现“在感情上贴进群众,在作风上深入群众,在工作

上依靠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机关作风新风尚,我们在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上,主要抓了三点: 一是狠抓廉政建设,我们建立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档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班子成员、站办所长和各村支部书记都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三书一单”制度,有效防止了腐败的发生。 二是狠抓机关干部作风,做好示范带动。我们加强对镇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全体同志的进行思想、作风、纪律整顿,进一步解决了一些机关同志工作中存在的作风涣散、纪律松驰,工作浮飘的问题,树立了务实、拼搏、公正、廉洁的良好现象。三是倡导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实现工作中心下移。党委、政府要求镇领导、机关干部形象在一线树立,工作在一线创业,真正把握和了解群众在想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党委书记带头深入到各村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如今年冰冻灾害过后,党委成员带领水管站的同志连续多日到各村察看水利设施受损情况,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机关同志也经常走村串户,谈心交友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握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方面向群众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包片领导、包村同志和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通过这些方法,既提高了机关同志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又密切了党群关系,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了人民公仆的形象。

金石镇党委在党委书记黄耀威同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心为民,形成了一个领导得力、务实求新、公正清廉的领导集体,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我们将继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为促进全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扫码分享